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43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教育   35167篇
科学研究   1850篇
各国文化   106篇
体育   3651篇
综合类   2782篇
文化理论   46篇
信息传播   10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786篇
  2019年   660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640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1034篇
  2014年   2924篇
  2013年   3870篇
  2012年   4131篇
  2011年   3800篇
  2010年   2875篇
  2009年   2570篇
  2008年   3192篇
  2007年   3526篇
  2006年   3098篇
  2005年   2473篇
  2004年   2061篇
  2003年   1777篇
  2002年   1289篇
  2001年   935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的代表,彰显了韩国民俗节庆的体育表达。通过对汉江庆典的演变、文化内涵与游戏表征进行探析,架构起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的耦合机制:竞技性体育+娱乐式传统民俗文化融合、体验性民俗+参与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观赏性文化+学习式节庆旅游文化融合。反思关公文化旅游节庆的启示得出:“武圣杯”体育赛事的泛娱乐化开发;关公民俗体育的身体展演与文化意蕴;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与精神符号架构。为关公文化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苏北区域层面的空间认识与架构不仅关系到自身人居生态特色打造,更关乎文化带建设的整体格局。通过对苏北水文化景观格局形成过程及成因的分析,建立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认识统一性。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是以大运河开凿、维系为引擎,经历漫长历史进程形成的。大运河以及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水利、聚落、农业等遗产以及水系、历史地貌要素都是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的重要构成和历史基础。同时,这个系统也是见证大运河发展及其影响的物证条件和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依托。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彼此涵括构建、内涵诠释以及建设绩效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化发展,现代消费已成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重要因素。以此为出发点,以消费文化的视角来考察城市空间,揭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消费时代,城市主要根据经济诉求组织空间的生产,借助资本的熔铸,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建设呈现出博彩旅游化、高层豪宅化和空间巨构化等特征,并最终实现空间形态的重塑。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如城市消费空间与传统城市意象的协调发展、城市空间的阶级化和滨水空间的公共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Critical educational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an increased reliance upon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is currently transforming the very foundations from which teacher subjectivities are constructed. Arguably though, the number of studies pointing to this risk or tendency is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e ones theorising why this should be the case. Further, in those cases w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and teacher subjectivities is theorised,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the technologies appeal to are seldom brought to the fore. Based on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theoris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performative technologies appeal to and work through, by means of identifying, systematising and elaborating extant understandings of such mechanisms in the critical educational literature.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referred to as the CMIS-framework) which suggests that one and the same performative technology may play many different roles, where each such role appeals to and works through a particula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mportantl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that is appealed to, the CMIS-framework suggests that this will lead to teachers (un)consciously conducting particular forms of subjectivising work upon themselves, here referred to as compliance, mirroring, identification and self-realisation (CMIS).  相似文献   
6.
通过校企合作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服务行业产业的路径的探讨和研究,帮助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找到服务行业产业的路径,提高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强校企深度融合,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建设适于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鹏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23-124
在我国校园足球改革背景下,高校对足球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对足球文化的内涵的了解仍旧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足球文化构建的重要作用,足球文化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足球文化构建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高校足球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从校园足球文化的概述入手,对校园足球改革背景下高校足球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校园足球改革背景下高校足球文化构建策略,以期能够为高校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8.
专家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对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已成为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国内,对此问题也相当重视,正在积极开展研究。在体育教学领域,开展有关专家型体育教师的研究,不仅对体育师资的培养和体育教师的进修培训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而且对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加速我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也有着重要意义。借鉴心理学对专家型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决策训练、教学反思及教学研究是培养专家型体育教师的几条有效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刚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56-157,160
中国传统文化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环境因素,它主要由儒家、道家和禅宗文化构成,具有中庸和平、泛道德性、人文精神、非独立性、静止停滞、乡土情结等特质,通过研究它的理性因素对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影响和非理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来探讨在学校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上应采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网络文学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好奇,也带来了人们的困惑与争议。它的发展,对传统文学发生了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